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
垃圾沒人清運了,鄰里吵架了,兒女不孝了,房屋下雨漏水了……這些煩心事每天都可能在農村發生。
在四川省閬中市玉臺鎮趙家溝村,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應運而生,專為村民解憂解難。村里的“大事小事”、鄰里的“家長里短”,群眾的“煩心苦水”,都可以在這里面對面敞開說、商量辦、大膽評,成為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。
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上線 每周四成為“村民說事日”
5月,四川南充,閬中市玉臺鎮趙家溝村,剛收割完油菜村民們又開始肥田插秧,村里一派春耕生產畫面,生機勃勃。
農忙間隙,村民們的龍門陣都離不開村委會設置的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,東家長西家短的煩憂事,都有人管,還管得有理有據。
趙家溝村由原趙家溝村、水溪寺村、民主村合并而成,下轄村民小組9個,農業人口3247人、1249戶,其中脫貧戶170戶454人。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,趙家溝村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,土地流轉、村務管理、鄰里糾紛、民間借貸、婚姻家庭糾紛等問題也不容忽視。
趙家溝村駐村工作隊認識到這一問題重要性,利用幫扶聯系單位的支持,立足村情,搭建村民說事議事平臺,成立了閬中市首個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和3支暖心服務隊,全面打通基層社會治理“神經末梢”,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。
2022年3月,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應運而生,每周四被定為“村民說事日”。
在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里,第一書記、駐村工作隊員、村干部和老黨員都是“解憂人”。每周四,在村委會接待來訪群眾,讓村民“話有地方說、理有地方講、苦有地方訴、事有人去做”,有效暢通“民聲”通道。不僅在固定日子“坐下講”,還要主動傾聽“上門說”。
暖心服務隊入戶 田間地頭有了“小幫手”
除了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,村里還成立了“暖心服務隊”。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、村里常職干部、黨員、產業業主等,都加入了“暖心服務隊”?!芭姆贞牎弊鳛椤暗谝粫浗鈶n室”的有效補充,在走村入戶、田間地頭收集民憂、民需,努力實現矛盾就地化解。在這個過程中,暖心服務隊隊員“能文能武”,也成為干農活、辦村務、化糾紛等方面的多面手、好幫手。
暖心服務隊隊員幫助缺勞戶搶收油菜
“吳書記,要不是你們來幫忙,我這兩畝多油菜不曉得啥時候才能割完,遇上下雨爛在地里就白忙一年了!”5月13日,看著自家2畝多油菜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盡數收割,村民趙德林感激不已。
趙德林和老伴都已經70多歲,子女在外務工,長期不在身邊。去年妻子患癌癥,先后做了三次大手術,無法再下地干農活。眼下正是插秧和收割油菜的時節,趙德林既要忙著插秧,又牽掛著地里已成熟的油菜,稍晚一天,油菜莢就會在地里裂開,變成損失和惋惜。
5月12日,吳青松在入戶開展防返貧監測集中排查時,得知趙德林家的煩心事,便電話聯系閬中市紀委監委的幫扶干部、趙家溝村駐村工作隊和暖心服務隊隊員,全力幫助缺勞戶搶收油菜,確保顆粒歸倉。
集體經濟產業忙 和諧新村奔康致富
“‘文’能紓解村民煩心事,‘武’能幫助村里田地活?!遍佒惺杏衽_鎮趙家溝村駐村工作隊隊長、第一書記吳青松告訴封面新聞記者,幫助缺勞戶搶收搶種只是趙家溝村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開展暖心服務為民排憂解難,做實鄉村振興駐村幫扶成效的一個縮影?!敖鈶n人”把群眾意見記下來,不僅解決大家急事、難事、煩心事,還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好事。
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聯系農技員查看花椒產業園
“鄰居家修路占了我家的地,連招呼都不打,交涉幾次都沒結果,他們專門到家里來給我們調解矛盾?!薄拔壹一ń贩N植園發展缺技術,他們幫我聯系技術人員指導,現在花椒掛果稠密飽滿,今年更有盼頭了?!薄按寮w經濟剛起步,缺乏資金和農資物品,他們不僅幫助找到了啟動資金,還協調了一批肥料?!薄沁@一件件“抓得上手,落得下地”的“百姓小事”,讓趙家溝村干部群眾對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和暖心服務隊不停點贊。
吳青松介紹,今年3月份“第一書記解憂室”和暖心服務隊成立以來,已經收集民眾需求40余條,協調鄉村振興局、農業農村局、民政局、自然資源和規劃局、天然氣公司等10多個單位和部門,有效解決了產業發展、農業種植、集體經濟、困難救助等群眾難題20多件,協調解決矛盾糾紛10余件,進一步拓寬矛盾化解渠道,切實提升村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
甜玉米育苗
駐村工作隊查看甜玉米長勢
吳青松介紹,現在村里花椒產業園、銀杏產業園、魚塘養殖基地都發展起來。今年還整治了410畝撂荒土地,種植甜玉米發展村集體經濟,現在玉米苗長勢喜人?!按謇锎屣L村貌越來越好,鄰里關系和諧向上,大家凝心聚力搞發展,提升土地‘含金量’,就能一步步奔康致富?!?/p>
【如果您有新聞線索,歡迎向我們報料,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。報料微信關注:ihxdsb,報料QQ:3386405712】
評論 22
天保鎮沙石咀村第一書記代文平 2022-05-25
為人民服務!
萬源市大沙鎮駐村工作隊陳老師 2022-05-24
深入一線贏民心,鄉村振興自然成。
萬源市大沙鎮駐村工作隊陳老師 2022-05-24
深入一線贏民心,鄉村振興自然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