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
互聯網內容平臺再次啟動青少年模式功能迭代,這次的焦點是專屬內容池建設。
5月25日,微信發布“綠苗計劃”,助力青少年成長,共同推動數字科技普惠。據微信戰略研究院院長周博云介紹,微信將與生態創作者共建“陽光內容池”,通過流量扶持、專業研討、公益活動和創新賽事等多重舉措,全方位陪伴青少年成長成才。
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《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》顯示,未成年人已成為網民重要群體,截至2020年12月,年齡在10到19歲之間的青少年網民達到1.34億。這意味著,更需要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群體提供更多指引,在互聯網上為青少年提供優質內容傳播服務是其中重要一環。
事實上,眾互聯網內容平臺在搭建起青少年模式后,也開始著手完善青少年群體的內容建設。北京2022年冬奧會前夕,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司與抖音合作上線“體教融合”話題短視頻,鼓勵青少年關注體育,并將其納入青少年模式內容池??焓衷诘嗌倌昴J?.0版本后,設立專業團隊人工推薦審核,升級青少年模式內容池。此外,視頻號、映客、酷我音樂等也在此前表示將上線和擴充專屬內容池。
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盛榮華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平臺應優化“青少年模式”,完善未成年人專屬內容池,加大優質內容供給力度。這反映出前青少年模式下內容產品尚無法滿足青少年群體所需。
此前發布的《未成年人短視頻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報告》顯示,81.8%的未成年人認為青少年模式需要改進。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,83.05%建議豐富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產品,避免過于單一;78.81%建議應增加興趣選項。
那么,內容平臺應如何完善青少年模式的專屬內容池,助力青少年健康發展?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建議,由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差異也很大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的未成年人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,專屬內容池也應該有更明確的分類、分齡設計,滿足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需求。專屬內容池的建設關鍵是多學科協同參與,例如邀請心理學、社會學、教育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,讓內容更加豐富。
【如果您有新聞線索,歡迎向我們報料,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。報料微信關注:ihxdsb,報料QQ:3386405712】
評論 0
還沒有添加任何評論,快去APP中搶沙發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