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潘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(公元618年),因唐設松州于今天的進安鎮而筑松州城,因此松潘建城史距今已1400余年。唐文宗太和三年(公元829年),劍南節度史李德?;I邊,于松州城廢壘筑“柔遠城”。其后,經宋、遼、金、元時期戰火后均毀滅。
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,平羌將軍丁玉攻取松潘,調寧州衛指揮高顯來松潘主持筑城,歷時五年初筑成形。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開始在土城內外立面及頂上包磚,磚長50厘米,寬25厘米,厚125厘米,重30公斤,灰槳用石灰、桐油、糯米熬制而成,砌成高13.5米,厚35米的磚石城墻,護城河深6.3米,寬10米。明英宗正統年間(1436—1449年),僉御史寇琛主持將城墻西延筑至山巔。到明嘉靖五年(1526年),松潘總兵何卿又主持增筑外城1000余米,至此形成松潘城規模。
松潘古城東門
松州古城城墻圍長6.2公里,最高處12.5米,最厚處31.5米,平均厚度30米,拱形城門跨度為6米。城墻、城門的設計壯觀精致,浮雕、石刻精美細膩,是中國古城墻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。原有城門11座,分別是東門(覲陽門)、南門(延薰門)、西門(威遠門)、北門(鎮羌門)、西南門(小西門)、外城南門(埠清門)、外城西門(臨江門)和4道甕城門(東、南、北三門的甕城門及外南門的甕城門)。城門均用長1米、寬0.4米、厚0.4米的平行六面條石拱券和長0.55米、寬0.22米、厚0.1米的磚砌成,頂部呈半月形,門基大石上有流云、奔馬浮雕,城門正面施馬面,有貼壁石門楣,柱礎雕蓮花,兩旁大石上雕刻“鹿鶴同春(六合同春)”一類吉祥寓意的浮雕。整體布局依地形、山勢、水流構筑,雄渾壯美。
松潘古城南門
1941年6月23日上午8點,27架日本飛機由湖北武漢起飛,經平武向松潘方向逼進。11時后,日機群在縣城上空盤旋片刻后,分成兩隊,包圍縣城開始俯沖,一面向全城投彈,一面用機槍向地面掃射,霎時硝煙彌漫,塵土飛揚,房屋倒塌,大火蔓延。古城墻被炸坍塌數處,大部分受損。20世紀60年代后,城墻遭到嚴重破壞,城門樓被毀,城墻磚被拆,僅存“覲陽門”、“延薰門”、“威遠門”、“鎮羌門”4道城門和南門甕城門,大部分城墻不同程度受到破壞。
松潘古城北門
1986年,松潘古城墻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89年,松潘古城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。1991年4月16日,松潘古城墻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。1991年,松潘古城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,古城的恢復和保護納入到縣委、政府的議事日程,啟動恢復古城墻和重建北門城樓工作。當年,收回城墻磚1.2萬匹,恢復北門城墻90米。
1999年,成立松潘縣古城恢復策劃領導小組,制定《松潘縣城總體規劃》《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》《南街改造規劃》及古城恢復和建設實施方案。2001年6月25日,松潘古城墻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。
20世紀初的松潘古城北門
2003年,為確保古城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,成立松潘古城恢復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。是年,開始縣城拆遷整治工作,搬遷城墻內外部分單位和居民,亮出古城墻,對部分城墻進行修繕恢復。拆除北門太陽河賓館1號樓、交通賓館、省運司車站,亮出北門城墻。拆除南門甕城內縣印刷廠、工商局宿舍樓和甕城外部分民房、甕城菜市場,亮出甕城?;謴湍祥T城樓兩側部分城墻。拆除北門至東門城墻外和城墻內10米以內所有建筑物,亮出城墻,并恢復重建。
2004年,成立松州古城文化開發工作小組,開始建設松州茶馬古道和唐蕃文化景點,實施松潘縣古城恢復一期工程?;謴捅遍T至東門城墻837米,維修東、北、南3座城門及北門、東門城樓,新建南門城樓和西門城樓各1座。按照明清建筑風格對全城街道建筑物進行仿古改造,完成房屋風貌改造4.9萬平方米。改造古城內主要道路2200米、鋪設人行道仿石材地磚8800平方米。新建廣場43800平方米,增設廣場、松州茶馬互市、唐蕃和親等處雕塑。建設城區防洪堤710米、城市綠化8918平方米、改造城市道路11.8千米、人行道5887平方米、管網建設及三線入地7.37千米。
2005年,實施松潘古城恢復二期工程,恢復古城墻1348米,拆遷單位10個、居民83戶,拆遷建筑2.5萬平方米?;謴湍祥T1.1千米古城墻,修筑防洪堤5.2千米。
來源:志中阿壩
供稿:松潘縣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
【如果您有新聞線索,歡迎向我們報料,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。報料微信關注:ihxdsb,報料QQ:3386405712】
評論 0
還沒有添加任何評論,快去APP中搶沙發吧!